近期,上海海關通過探索倉儲業務監管新模式,實現保稅貨物與非保稅貨物同庫存放和分類管理,幫助物流企業提高倉儲利用率,節約企業通關成本。
在現行的海關監管規則下,保稅貨物與非保稅貨物在保稅倉庫中存放,必須要作出物理區隔,規避稅收流失、貨物走私等監管風險。但如今,在宜家奉賢分撥中心,保稅倉庫和非保稅倉庫在全國率先實現“兩倉合并”,變物理圍網為信息圍網,在通關作業時效、審單業務流程等方面給企業帶來福利:2012至2015年間,倉庫利用率在原先74.38%的基礎上提高了20%,車輛周轉率在原來基礎上提高了6個點,通關成本每年節約了50萬元。
2008年,來自瑞典的宜家集團看中了集空、港、鐵及陸路運輸優勢于一體的上海奉賢海港綜合開發區這方寶地,建設分撥中心,專門為中國、東亞、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亞太地區47家商場配送宜家產品。
對于宜家來說,保稅和非保稅貨物不能同庫存放有很多不便。“保稅貨物很多,保稅倉庫放不下,非保稅倉庫又無法存放,只能增加外倉庫投資成本;不能使用統一通道平臺裝卸貨物,導致滯箱滯港費增加;不同規格尺寸的貨物固定貨架,要用不同規格的尺寸托盤裝卸貨物,勞動成本增加。”宜家中國區海關事務部經理姜莉說。
以宜家奉賢分撥中心為例,自2009年分撥中心運行后,短短兩年時間,11萬立方米的總儲存量空間就已捉襟見肘。有沒有一種可能,既滿足海關監管要求,又能助企業降低通關成本,成了上海奉賢海關的全新課題。2012年起,上海奉賢海關與相關部門合力研發兩倉輔助管理系統,并在宜家奉賢分撥中心實施,新舉措突破了傳統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企業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自系統運行后,倉儲運營效率大大提升。”姜莉說,不僅如此,該系統還帶有“分批出庫、集中申報”功能,“以前,貨物出庫一次,我們就要向海關申報一次,現在通關速度大大提升。”同時,上海奉賢海關還在中心兩倉中安裝了實時監控系統,可通過網絡實現遠程查看數據、實時查驗,確保監管到位。
(趙星鋒/文)
膠粘劑從韓國進口至廣州南沙新港進口報關流程柬埔寨海運港口:金邊(phnom penh)港口沈陽海關助力古生物龍鳥化石歸鄉哪家公司可以辦理印尼咖啡豆進口清關?海外承包的風險管理(二)海關助推中歐班列成為跨境電商進口新通道前8月減免科研設備進口稅2.8億深圳海關助推深圳“雙區”建設科技創新蘇州工業園區海關查獲走私進境“合成纖維廢料”